【家教指南】家庭重视体育,促进孩子全面发展
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孩子的全面发展应是包括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诸多方面的综合发展。现如今,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,忽视了孩子的体能发展,片面地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和价值。
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发展,包括智育的物质基础——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。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,都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。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,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,它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,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具有促进作用。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,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,还能培养其形体美、姿态美,使孩子逐步形成健壮的体格、端正的身体姿态、敏捷矫健的动作、落落大方的气质。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注意、记忆、反应、思维和想象等能力,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、性格开朗、疲劳感下降等。所以,万万不可忽视体育锻炼,要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,获得全面发展。
1.鼓励孩子多运动、多锻炼,让孩子爱上一项运动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,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自由奔跑的空间和时间,鼓励孩子多运动、多锻炼。根据孩子的特点,选择一项适合孩子参与的运动进行培养。孩子运动的积极性需要家长的引导,家长可以和孩子在游戏中运动,这样会让孩子觉得非常开心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要循序渐进,不要强制运动量。
2.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,需要家长以身作则。如果家长不热爱运动,孩子也就没什么积极性去运动。建议家长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活动,可以是孩子喜欢的运动,也可以是家长喜欢的运动,还可以是回家时的爬楼、路上的追逐跳跃或者家中的游戏。
3.劳逸结合,用身体活动缓解精神疲劳读书、绘画、看电视后,最好的缓解方式就是运动。父母陪孩子在自然环境下散散步、慢跑,能够让孩子的大脑换一个环境,释放压力,缓解疲劳。父母习惯用运动来缓解压力,孩子也会学着选择用运动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,将运动变成一种习惯,有利于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
4.身姿端正,动作到位在运动过程中,注意让孩子练成挺拔的身姿,站有站样,坐有坐姿。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,走路时,挺直身板,手脚协调;跑步时,闭紧嘴巴,摆臂前进;跳跃时,练习两脚同时起跳等等。运动前做热身活动,运动后做放松活动,控制饮水量。
5.经常参与亲子运动家长重视亲子运动会、亲子活动,不仅仅是陪着孩子去参加,而是真正融入孩子的游戏中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参与运动的积极性。另外,亲子运动的地点不必拘泥于运动场,在家中也可以随时展开一场亲子游戏。在外出游玩时,也可以设计一场亲子运动,这对于孩子养成运动习惯、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有很大的帮助。
6.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格很多家长怕孩子在运动中吃苦,殊不知正是这个流汗的过程培养了孩子坚韧不拔的性格、吃苦耐劳的精神。通过体育运动,孩子更容易明白做人的道理,更容易培养良好的品质。在陪伴孩子运动的过程中,父母可以不断地鼓励孩子、引导孩子,让孩子学会坚持、懂得努力、明白团结等精神。
用户登录